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诚, 资昌艳, 靳军强,等. 近15年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2):71-73.
[2]倪菁菁, 张瑞丽, 杨莉佳,等. 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89例临床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16, 40(9):947-949.
[3] 丁宁. 芪皮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5, 36(4):459-461.
[4]吴军华, 赵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15(3):177-178.
[5]许经纶, 解凡, 兰燕琴,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瓜红散加味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6):518-519.
[6]袁艳丽, 宋立婷, 焦来文. 威伐光与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VAS评分作用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5):660-661.
[7]阮仁杰, 刘茜茜, 金华丹,等. 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7):795-798.
[8]俞良, 李秀秀, 李庆华,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变化[J]. 浙江医学, 2016, 38(15):1257-1259.
[9]李田田, 王萍, 周冬梅,等. 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 9(2):133-135.
[10]伍小敏, 于泳健, 蔡放,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3):352-354.
[11]李艳玲, 张敏, 张蓓. 带状疱疹免疫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20(3):59-62.
[12]郝蓬亮, 杨一玲, 关玲. 刺络拔罐加围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末梢和局部血炎性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6, 36(1):37-40.
[13]底君, 胡嘉元, 杨顶权.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7):1034-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