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韩额尔德木图,马月宏,王海燕,等. 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91352.
[2] 王佳涛. 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铁调节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的水平及意义[J] . 贵州医药,2016,40(5):480481.
[3] 杨禹娟,张 勇,吕 军,等.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30例[J] . 陕西中医,2016,37(10):13251326.
[4] 季红慧,罗秀英. 血浆标志物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及肾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J] . 浙江医学,2016,38(12):943945.
[5] 李秀芬,杨敏全,帕尔哈提·吐尔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荷量替格瑞洛诱发急性左心衰竭8例[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2):1234.
[6]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149.
[7] 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 148例慢性心衰中医主要证候要素与理化指标的研究[J] . 中医药学报,2016,44(3):5460.
[8] 全振华,艾 民,金 娟,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 中医药学报,2016,44(2):108110.
[9] 万 洁,林 谦,苏敬泽,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活质量量表标准效度评价[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1):13001303.〖ZK)〗
[10] 宋 韵,闫 伟,任 骞. 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 .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2):241242.
[11] 郭慧佳,张建义,胡亚军,等. 高敏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意义[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33(10):871874.
[12] 黎伟强.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室率心房颤动临床观察[J]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189191.
[13] 姚魁武,陈孟倩,刘甜甜,等.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的影响[J] . 中医杂志,2016,57(24):21172120.
[14] 蔡 镇. 中药人参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 . 中医药信息,2016,33(1):5659.
[15] 戴小华,花继平.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端前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8311833.
[16] 田国芳,宋玉勤,张丽花,等.参芪复脉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状态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7,39(9):134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