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 苇,杨正望△,夏 雨,等.沈金鳌治疗带下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探析*[J].陕西中医,2020,(9):1315-1319.[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9.040]
点击复制

沈金鳌治疗带下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探析*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9期
页码:
1315-1319
栏目:
方药纵横
出版日期:
2020-09-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陈 苇1杨正望2△夏 雨1李建华1WOH Tzen Ye(马来西亚)1
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
关键词:
沈金鳌 妇科玉尺 带下病 用药特点 数据挖掘
分类号:
R271.13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9.04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探析清代名医沈金鳌治疗带下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方法:对沈氏著作《妇科玉尺》中带下篇的选方用药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聚类分析,将统计结果与原文结合探索其对带下病的认识及诊治思路。结果:该古籍内治疗带下病的方剂共52首,涉及中药共112味,总用药407次; 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为当归、白芍,分别为5.16%、4.67%; 药物分类数目最多及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虚药,包括26味,总使用频次为144次; 性味归经以甘、辛、苦、温,归脾、肝、肾经为主; 聚类分析得出沈氏治疗带下病常用的6组药物搭配,分组显示多为养血、益气健脾、温阳利湿药各为一组。结合原文分析,沈氏主从虚实论带下,虚以健脾、实以利湿,多以虚论; 并根据带下颜色及女子年龄的不同进行分述,总体上治疗多宗东垣之法。结论:沈氏重视虚损带下病的治疗,且多从脾论治、主张温补脏腑气血兼以利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凌凌,段逸山,高 晞,等.带下病名源流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1499-1501,1543.
[2] 沈金鳌.妇科玉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28-141.
[3]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55-439.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384.
[5] 李 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0-180.
[6] 牛兵占.黄帝内经[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9,408.
[7]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54.
[8] 朱 宏,许丽萍,崔 佳.调七情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数则[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2):114-115.
[9] 蔺焕萍,马新红,周晓燕.沈金鳌《妇科玉尺》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21,724.
[10] 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
[11] 苏玉国,张国瑛.浅析《傅青主女科》治疗带证[J].陕西中医,2010,31(11):1541.
[12]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9.
[13] 潘桂娟.沈金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4.
[14] 唐丽燕,张春梅,刘晶晶, 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无名方治疗带下病用药规律研究[J].四川中医,2020,38(1):218-221.
[15] 杨 璐,马 莹.非妊娠妇女8160例阴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5):671-673.
[16] 余邦威,李 轲,周晨亮,等.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21):2527-2533.
[17] 薛武更,张红宇,段锦绣, 等.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带下病湿热蕴结证4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2):10-1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A214);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K2110);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9YF0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