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艳雪,关海滨,乔 颖,等.白芷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0,(10):1510-1512.[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10.048]
点击复制

白芷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0年10期
页码:
1510-1512
栏目:
综 述
出版日期:
2020-10-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孙艳雪关海滨乔 颖张红梅黄若晖周志华张 烨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呼和浩特 010110)
关键词:
白芷 指纹图谱 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红外光谱 分子生物学指纹图谱
分类号:
R927.11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10.048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白芷是我国传统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白芷植物来源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其类似品、代用品不断增多,因此对其建立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尤为重要。当前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中药材质量控制已受到国际认证。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和分子生物学指纹图谱等。本文对国内外大量的白芷指纹图谱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该药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牛 倩,栗进才,郭伟娜,等.白芷道地产区及种质的沿革与变迁[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39-40.
[2] 崔秋兵,张 艺,兰 莎.白芷镇痛作用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02-104.
[3] 薛艳萍,秦旭华,胡黄婉莹,等.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8):20-22,25.
[4] 李海馨,何婧芝,冯文亚,等.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30(3):425-428,514.
[5] Ola B,Kim D,Mogens N,et al.Furanocoumarins with affinity to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in vitro[J].Phytochemistry,1997,44(6):665-669.
[6] 李卫霞,于智慧,白小红.SFOD-LPME-HPLC测定白芷中香豆素类活性成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5):139-141.
[7] 谢显珍,樊青玲,熊 峻,等.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104.
[8] 章 军,王跃生,何希荣.RP-HPLC指纹图谱鉴别不同品种白芷药材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7):1-4.
[9] 吴耀华,李汉荣.白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J].海峡药学,2015,27(3):40-41.
[10] 王婷婷,陈晓辉,胡庆庆,等.白芷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方法[J].药学学报,2006,41(8):747-751.
[11] 张 慧,吕洁丽,张 崇,等.白芷药材水提液指纹图谱的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4):506-510.
[12] 谭秋生,章文伟,李 玲,等.渝产白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78-184.
[13] 席 梅,王 欣,陆 艳.白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434-2436.
[14] 吴晓毅,巢志茂,王 淳,等.HPLC指纹法评价白芷饮片质量的一致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74-78.
[15] 卢晓琳,马逾英,郑光雅,等.白芷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3,28(4):398-400.
[16] 谭秋生,章文伟,李 玲,等.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芷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49-52.
[17] 卢晓琳,蒋运斌,曹 赟,等.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J].中药与临床,2015,6(5):7-9.
[18] 张 静,邓 瑞,范 刚,等.基于化学计量学的RRLC指纹图谱在川白芷硫熏前后质量控制和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6):418-421.
[19] 江洁怡,胥爱丽,李养学,等.白芷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研究[J].今日药学,2017,27(9):612-615,638.
[20] 张超云,高 丽,刘建勇.11批次白芷药材的HPLC和GC指纹图谱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3):195-199.
[21] 梁 璐.白芷饮片的薄层鉴别和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2):139-142.
[22] 王婷婷,李 清,宋爱华,等.白芷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9):1340-1343.
[23] 韩嘉欣,陈昌云.红外指纹图谱与双指标模型结合用于白芷品质分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30(12):2008-2011.
[24] 吴晓毅,巢志茂,于 莉.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评价白芷饮片质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597-1600.
[25] 郭丁丁,马逾英,唐 琳,等.白芷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45-48.
[26] 陈要臻,郭丁丁,马逾英,等.白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44-2846.
[27] 张 慧,海广范,栗志勇,等.白芷中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谱效关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139-143.

备注/Memo

备注/Memo:
*内蒙古医科大学英才培育项目(YCPY2019D45);内蒙古医科大学“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WYT201801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