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真柳诚,梁永宣,段逸山,等.《金匮要略》的成书与现存版本问题[J].中华医史杂志,2009,39(6):363,封4.
[2] 梁永宣.元邓珍本《新编金匮要略方论》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88,117.
[3] 王国强,周终瑛.金匮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6,211.
[4] 张仲景.明洪武钞本金匮要略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30,195.
[5]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224,237.
[6] 张仲景.新编金匮要略方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57,84.
[7] 张仲景.金匮要略明吴迁抄本[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2,78.
[8] 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50.
[9]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10.
[10] 吴 谦.医宗金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71.
[11]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79,180.
[12] 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259.
[13] 张 琦,林昌松.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0.
[14] 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73,295.
[15] 李时珍.精编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405.
[16] 黄元御.金匮悬解伤寒说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8.
[17] 葛 洪.肘后备急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1.
[18] 王 焘.外台秘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99.
[19] 丁 毅,傅延龄.浅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伤寒论》方的剂量处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8(8):892-894.
[20] 徐凤凯,吴汇天,曹灵勇.《伤寒杂病论》特殊计量药物换算考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159-4162.
[21] 宋 佳,傅延龄,张 林.经方原剂量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8.
[22] 傅延龄,张 林,宋 佳.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5:36.
[23] 王开霞,郑 超,朱晓骏,等.茵陈五苓散治疗胆汁淤积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9,40(12):182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