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 琳,沈兆峰,张 利,等.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442-445.[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4.009]
点击复制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4期
页码:
442-445
栏目:
临床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4-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苏 琳1沈兆峰1张 利2王 鹏1
(1.营口市中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2.神木市医院,陕西 神木 719300)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期前收缩 益气温阳活血方 心功能 心电图 QT间期离散度
分类号:
R 541.6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4.00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期前收缩(VPCs)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6 min步行试验(6MWT)、心电图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9%(P<0.05);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d、QTcd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均P<0.05); 两组治疗后6MWT、室性早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E峰与A峰比值(E/A)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CHF合并VPCs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QTd和QTcd值,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毕利利.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121-122.
[2] 张 为,肖 珉,张立晶,等.益气泻肺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8):696-701.
[3] 左瑞云,张凯旋.盐酸胺碘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1-2,4.
[4] 杜桂琴,刘清娥.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9):1831-1834,1839.
[5] 刘 莉,王智怡,姚春丽,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138-141.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18,2(4):196-225.
[7]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5.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9] 刘元生.Myerburg 分级[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6):472.
[1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实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26(6):405-413.
[11] 李兴怡,刘 佳,富 路.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3):400-403.
[12] 赵瑶玉,盛 波,赵元刚,等.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结构重构导致心功能和电生理异常及其意义探讨[J].微循环学杂志,2019,29(2):14-18.
[13] 牛嫚嫚,闫奎坡,孙彦琴,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7,16(7):732-735.
[14] 吴 娇,王 聪.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9):755-760.
[15] 许 源,宿树兰,王团结,等.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4):674-678.
[16] 邓晓红,黄建华,董竞成.附子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1):121-124.
[17] 陆小华,马 骁,王 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
[18] 万新焕,王瑜亮,周长征,等.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3):788-798.
[19] 张国顺,白义萍,王小兰,等.葶苈子抗心衰有效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4):118-125.
[20] 刘 杰,徐 剑,郭江涛.五味子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1):206-215.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