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淑卉,梁君昭.梁君昭教授从脏腑与气机理论辨治汗证经验[J].陕西中医,2022,(6):775-777,788.[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2.06.024]
点击复制

梁君昭教授从脏腑与气机理论辨治汗证经验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6期
页码:
775-777,788
栏目:
名中医经验
出版日期:
2022-06-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张淑卉1梁君昭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关键词:
汗证 脏腑学说 气机理论 痰瘀理论 经络学说 梁君昭
分类号:
R 758.74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2.06.02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历代医家从阴阳、脏腑、六经、十二经脉等方面辨证论治汗证,中医治疗汗证有独特的优势。梁君昭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发病基础,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是汗证致病因素。临证时梁君昭教授从“阴阳-脏腑-经络-气机-体质”等多角度辨治汗证,认为虚实夹杂、营卫不和、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是疾病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汗证的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养心、调和气血、行气解郁、活血降浊,心肝同治、调补脾肾,并注重生活作息的调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时节合理调整用药,理法方药精准施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温佳雨.自汗、盗汗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 侯丕华,王瑞茵,张 晋,等.汗证新议[J].世界中医药,2017,12(4):947-950.
[3] 陈 旭,宁少华.中医药治疗汗证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148-150.
[4] 张容超,王瑞辉,吴 涛,等.针灸治疗手汗症的思考与体会[J].四川中医,2019,37(9):20-22.
[5] 徐晓楠,王 刚,张 路,等.汗法与解表法关系的思考[J].中医杂志,2020,61(7):638-640.
[6] 庞 乐,杜 翔,赵 欢,等.李军教授痰瘀交结论治脊髓损伤性多汗经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5):42-45.
[7] 李泽英,郭春阳,宋 平.宋平主任从湿热瘀阻论治手足汗症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79-81.
[8] 高红艳,李 明.中医“汗”症术语分类与标准化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8):1811-1814.
[9] 吴 碧,鲁艳芳,裴学军,等.小儿汗证的中医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7,12(1):229-232.
[10] 程 伟,韦 云.以脾胃为核心治疗手足汗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4):113-114.
[11] 马玉莎,周鸿图.黄连温胆汤治疗汗证验案3则——周鸿图教授治疗汗证经验浅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8):94-95.
[12] 张智华,陈鉴云,刘松林,等.梅国强辨治手汗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93-1295.
[13] 郑一沣,梁淑萍,吴宇瑶,等.黄穗平治疗手足汗症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20,52(12):9-11.
[14] 邱 怡,王 平.王平教授对自汗症的治疗经验[J].光明中医,2016,31(2):267-268.
[15] 戚虹百.高天舒教授治疗消渴并汗证的经验总结[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16] 王 莉.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汗证的理法方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0):45-47.
[17] 郭 颖,何焕荣.何焕荣从三焦辨治汗症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2016,48(4):26-28.
[18] 林舒婷,郑 祎,章浩军.章浩军从六经辨治自汗病经验浅析[J].中医药通报,2021,20(2):24-26.
[19] 许海霞,岳 妍.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汗证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5):88-89.
[20] 黄少慧,陈炜聪,孙海涛,等.吕志平教授辨治肝胆病学术经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28-33.
[21] 魏一鸣,王 显.论“心肝相关”理论在心系疾病临证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20,61(6):493-49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