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振波,陆 诚.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额外性梳样蛋白1基因突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9):1135-1138,1142.
[2] 高 飞,许勇钢,王洪志,等.青黄散联合健脾补肾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HDAC1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7):810-815.
[3] 刘艳芬,刘 欣,訾建杰,等.HAG联合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8):1219-1222.
[4] 杨宇娟,王 倩,张慈现,等.地西他滨对伴有DNMT3A、TET2基因突变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甲基化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548-551.
[5] 张飞虎,刘金香,张晓娇,等.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分层治疗的疗效分析[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1,44(3):268-273.
[6] 周玉才,孙长勇,王茂生,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MDS患者血清叶酸、VB12及EPO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5):605-606.
[7] 高 飞,许勇钢,王洪志,等.青黄散联合健脾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DACT1基因甲基化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362-3366.
[8] 王德秀,麻 柔,李 柳,等.青黄散联合补肾健脾方及雄激素治疗伴原始细胞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33-37.
[9] 魏 征,张爱华,李亚峰,等.化瘀解毒方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24):3038-3041,3047.
[10] 荆向景,张明芹.健脾益髓解毒法联合雄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4):84-87.
[11] 肖志坚,郝玉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与预后判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46-848.
[1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病专业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4):323-326.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6.
[14] 陈 卓,鞠建庆,张 杰,等.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2):292-298.
[15] 崔 雪,崔建娇,丛玉珠,等.四种检验方法不同组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738-741.
[16] 刘艳芬,刘 欣,訾建杰,等.HAG联合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凋亡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6):890-893.
[17] 庄红丽,文海英,杨 阳.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9):695-696.
[18] 刘 欣,刘艳芬,孙 旭,等.血速升颗粒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1):78-80.
[19] 欧田田,代兴斌,孙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中医学报,2020,35(7):1416-1419.
[20] 王 雪,孙长岗.青黛作用于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视化“药靶蛋白模型”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0,15(12):1692-1698,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