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祥翰,李 钊,陈德骏,等.明清时期温散通托法治疗骨科术后感染探析[J].陕西中医,2022,(9):1263-1265.[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2.09.027]
点击复制

明清时期温散通托法治疗骨科术后感染探析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9期
页码:
1263-1265
栏目:
学术探讨
出版日期:
2022-09-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梁祥翰1李 钊2陈德骏1黎金羽1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5)
关键词:
骨科术后感染 痈疽 明清时期 温散 温通 托补
分类号:
R 619.3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2.09.027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骨科术后感染在古籍中未有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痈疽”。针对骨科术后感染,中医治疗多数从清热解毒立论,药多寒凉。中医外科繁荣于明清时期,期间出现众多著名外科医家及相关著作,而该时期外科的用药特点是以少用寒凉、善用温补的思想指导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鲜明特点。通过查阅明清时期外科医籍,发现现今各部位骨科术后的感染性疾病大致对应明清时期的“鹤膝风”“股阳疽”“胫疽”等筋骨痈疽。明清诸多医籍记载对此类病的治法可归纳为“温散”“温通”“托补”三法。各医籍中亦记载诸多运用该法治愈骨科感染性疾病的验案。现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外科典籍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对现今骨科术后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 靖.抗生素给药原则及其副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74.
[2] 祁 坤.外科大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235-240.
[3] 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2-76,97-102.
[4] 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03-436.
[5] 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45-669.
[6] 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374.
[7] 薛 己.薛氏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
[8] 王洪绪.外科症治全生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6-79,92-93.
[9] 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10] 李 健,王 珩,毕 兵,等.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139-5141.
[11] 杜国有,顾向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151-1165.
[12] 秦翠玲,刘淑玲,励秀武,等.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572-4573.
[13] 罗 娟,罗 涛.骨科Ⅰ类切口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7):62-64.
[14] 田代华.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8.
[15] 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14.
[16] 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6-187.
[17] 王艳宏.雷公炮制药性解详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6-157.
[18] 鲍相璈.验方新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56-58.
[19] 王 玲,赵华云.中药外洗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12):52-53.
[20] 林寒梅,马平兰.中医治疗宫颈HPV感染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32-73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