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邢丽君,魏月娟,纪立霞,等.补脾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23,(3):316-319.[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3.03.010]
点击复制

补脾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疗效研究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3年3期
页码:
316-319
栏目:
临床研究
出版日期:
2023-03-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邢丽君魏月娟纪立霞李 娜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河北 沧州 061000)
关键词:
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 补脾通络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分类号:
R 541.4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3.03.01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探讨补脾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MVA)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MVA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7)给予尼可地尔片治疗,观察组(n=43)给予尼可地尔片联合补脾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治疗有效率、血清VEGF和bFGF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治疗满意程度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通络方治疗冠心病MVA临床疗效较好,其可通过提升血清VEGF与bFGF水平,调节冠脉微循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艳艳,丁明岩,冀 威,等.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1):7-12.
[2] 王 宇,吴 洋,李天力,等.基于“络虚风动”理论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2):252-253,256.
[3] 苏美怡,刘春萍,李雪文,等.芳香温通理论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1939-1942.
[4] 王 杰,贾连群,宋 囡,等.从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解析“阳微阴弦”的现代生物学内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9):182-185.
[5] 朱 铭,王伟杰.从五脏痹的心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心脏损害诊治[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5):747-748.
[6] 匡 武.王焕禄辨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学术经验总结[J].环球中医药,2016,9(12):1515-1517.
[7] 王 钰,李 佳,庞琳琳,等.基于中医血脉理论探析血管疾病防治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2):54-57
[8] 赵冀校,李鹏英.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失眠[J].中医学报,2021,36(11):2302-2305.
[9] 陈晴晴,王振兴,陈晓虎.从五脏论治胸痹心痛[J].四川中医,2016,34(6):17-19.
[10] 贡玉苗,司 靓,郭晓菊,等.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6):701-704,725.
[11] 陆 萍,董耀荣.董耀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7):2706-2707.
[12] 曹 敏,周 端,尚 云,等.黄芪保心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300-1303.
[13] 文 莉,周 娇,金玉华,等.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VEGF和bFGF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7):3352-3355.
[14] 李攀攀,寇 晶,杨 莉.FMEA护理模式联合耳穴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积分SAQ总分及HHI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041-1044.
[15] 李艳红,杨亚莉,李 静,等.活血通脉益心汤对气滞血瘀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心脏微循环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2963-2967.
[16] 王晓阳.基于CFR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0.
[17] 郭小辉,刘 洋,刘东方.微血管性心绞痛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0):221-224.
[18] 吴成哲,黄朝忠,纪 凯,等.益气活血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促血管新生机制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83-85.
[19] 刘雯雯,龚 轩.桂枝汤在冠心病心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8):1213-1215.
[20] 王立平.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21] 陈晓虎.陈晓虎效方治验——益气活血方[J].江苏中医药,2022,54(3):1-2.
[22] 江佳林,赵丽娴,汤慧敏,等.从“痰浊”论治冠心病——基于数据挖掘的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755-3759.
[23] 杨 琴,唐 军,张 婧.血府逐瘀汤加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12):71-74.
[24] 许建秦,李 婷,祁海燕,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名老中医米烈汉教授治疗肺痿用药规律分析[J].陕西中医,2020,41(2):254-257.
[25] 刘天华,李 洲.补气健脾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和心室内径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2(1):41-44.
[26] 张春玲,马 颖,孙仲函,等.芪地膝黄桂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1):41-44.
[27] 崔淑侠,王彩霞,段启瑞,等.不同剂量黄芪对肺栓塞大鼠血清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9):1150-1152.
[28] 肖成东,占达良,薛梅亮,等.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VEGF、D-二聚体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1203-1205.
[29] 崔宁宁,刘一朝,姚美静,等.bFGF在男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及作用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21,31(2):170-172.
[30] 邓春颖,李海滨,毛文静,等.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4):405-410.
[31] 谢青云,雷泽华,高峰畏,等.TACE联合微波消融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清bFGF、VEGF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6(10):1163-1168.
[32] 张 丽,彭 静,金 璟,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8):953-956,960.
[33] 陈宏月,李兴江.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受体、可溶性Fas受体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96-98,108.
[34] 左 楠,崔 莉,王 爽.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1):7-10,24.
[35] 邓大河,冉瑞明,吕宝伟.益气活血护心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VEGF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10):2716-2718,2723.
[36] 李聪翀,张彦琼,李玮婕,等.从VEGF/VEGFR2/PI3K/Akt信号轴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控网络探索白虎加桂枝汤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热证的作用及其机制[J].药学学报,2022,57(4):1044-1053.
[37] 陶雪峰,刘永侠,王亚琴,等.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4):607-610.
[38] 张红丽,姜红岩,耿 敖,等.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期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4):4313-4316.
[39] 彭伟军,邢之华,廖 翔,等.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IL-6、TNF-α及ICAM-1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49-51.
[40] 孔德昭,张 哲,王 洋,等.“从脾论治”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345-1350.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2129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