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高振,董竞成.中医证候研究切入点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7):19-23.
[2] 冷玉琳,高泓,富晓旭,等.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6002-6005.
[3] 赵志轩,常立萍,石锐,等.从“阳微阴弦”相关证素探析冠心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0):4593-4597.
[4] 潘振亚,邓旻.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7):1232-1234.
[5] 谢婷婷,张楠,魏岩,等.基于聚类分析的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6):973-977.
[6] 罗琳璇,孟祥慧,田鹏,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影响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35(5):329-331.
[7] 陈浩,卞震炯,王隐羽.10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中医证型的演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151-153.
[8] 马东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9] 张敏,宋烨闻,黄真奥,等.547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证候要素调查[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2):4783-4790.
[10] 王传池.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演变规律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
[11] 田天玮,梁君昭.名中医梁君昭基于气机理论治疗冠脉支架术后心绞痛经验[J].陕西中医,2022,43(7):939-942.
[12] 陈焯平,林丽珠.浅谈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0,2(5):14-19.
[13] 陈晶,姜伟华,王蕾,等.Ⅲ期胃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3,31(2):126-131.
[14] 陈梅,刘娜,李楠,等.宫颈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医药,2021,41(4):123-130.
[15] 倪广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的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16] 梁振培.基于EGFR基因状态的肺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17] 王栋,高宇,张佳,等.肾癌术后患者145例的中医证候类型及体质分布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960-2963.
[18] 赵春英,常柳柳,文小平,等.围术期乳腺癌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6):22-24.
[19] 司徒红林,陈前军,李娟娟,等.501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595-598.
[20] 王静,关静,刘少玉,等.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993-1996,2010.
[21] 周岱翰.论中医肿瘤学的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2,4(3):76-82.
[22] 程海波,李柳,周学平,等.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证体系的创建[J].中医杂志,2020,61(20):1767-1770.
[23] 梁奡晟雄,周红光.温滋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2023,44(7):913-916.
[24] 林大鹏,黄小顺,何文江,等.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3):173-175.
[25] 刘振峰,邓迎杰,孟庆才,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5-228.
[26] 罗嘉旋,蔡海荣,尹志豪,等.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6):481-484.
[27] 张彬彬.膝骨关节炎患者初次行TKA术前术后中医证型变化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28] 王鹏.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型、DVT风险及TEG变化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29] 廖建青,吕静,赖福崇,等.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0,43(1):83-88.
[30] 刘海琴,尤劲松.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5):2247-2251.
[31] 刘昌亚,胡学斌,丁砚兵.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9):157-158.
[32] 张燕婷,陈锦华,赵俊捷,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19-22.
[33] 谭齐家,张志强,李聪,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及演变规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7):132-133.
[34] 王立新,蔡业峰,黄燕,等.脑血管病围手术期中医药辨治思路[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6(1):15-17.
[35] 沈翰超.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变化规律初步探索[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36] 刘石勇,罗晓君,汤力昌,等.尿石症输尿管镜取石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初步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3):18-19.
[37] 张军会,徐艳琴,尹德胤.肾结石手术前后证候要素演变与复发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2):1710-1712,1715.
[38] 李小燕.内异症围手术期证候特征及其与复发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9] 梁齐桁.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复发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40] 崔雨婷,江丽杰,许伟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245-1250.
[41] 江容飞,付亚玲,王敏.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干预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21,42(2):269-272.
[42] 李改仙,王皓,刘萍,等.糖尿病肾病患者Ⅲ、Ⅳ、Ⅴ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J].河北医药,2019,41(7):1054-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