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 岚,贾 波△,邓怀涵,等.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JZ〗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陕西中医,2019,(3):283-286.
点击复制
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JZ〗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 卷:
-
- 期数:
-
2019年3
- 页码:
-
283-286
- 栏目:
-
基础研究
- 出版日期:
-
2019-03-05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19.03.003
- 作者:
-
陈 岚; 贾 波△; 邓怀涵; 贾志超; 李 纯
-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 关键词:
-
逆流挽舟; 人参败毒散;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功能; 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 大鼠
- 分类号:
-
R737.31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摘 要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细胞间黏附分子(JAM)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该方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建立UC模型大鼠。造模24 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西药组灌胃给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分别给予31.2、15.6、7.8 g/kg人参败毒散,给药7 d后,观察大鼠体重、一般状态;测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结肠黏膜病变部位,采用RTPCR和Westerm blot检测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UC大鼠肠黏膜JAM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JAM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此外Westerm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人参败毒散高 、中剂量组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J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各组JA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 结论:人参败毒散能降低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通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JAM蛋白表达,与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联系相关,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付庆会,罗 琼,景松波,等.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文献研究分析[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119120.
[2] 董兴美. 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愈合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9):14911493.
[3] 谢晶日,孙 涛,张 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及相关优势探讨[J] . 辽宁中医杂志,2016 ,43(2):425427.
[4] 孙博云,王师英,胡鸿毅. 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91894.
[5] 余 勰,王晓素.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 .河南中医,2013,33(7):10201021.
[6] 冉小库,孙云超,刘 霞,等. 茯苓对正常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7):686689.
[7] Morris GP,Beck PL,Herridege MS,et al.Hapten induced model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ulceration in the rat colon[J] . Gastroenterology,1989,96( 3) : 795.
[8] 翟艳会,朱向东,杨 意,等.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7102713
[9] 林汉杰,张金卫,卢 月,等.四君子汤对 UC 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3):112117〖ZK)〗
[10] 王 慧,毛晶磊,吴艳敏.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J]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11) : 20532059
[11] 李林静,李治国,郝卉杰,等. 肠黏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研究进展[J]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2):54395442
[12] 丛 馨,张 艳,俞光岩,等.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功能的研究进展[J] . 生理学报,2016,68(4): 492504.
[13] 孙博云,王师英,胡鸿毅,等.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91894.
[14] 袁 静.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40441.
[15] 惠 毅,闫曙光,周永学.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13,34(11):15561558.
[16] 贾 波,胡 鹏,陈烈群.逆流挽舟法浅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9):415.
[17] 邓中甲,李 冀,连建伟,等. 方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2.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目(81072746)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提升项目(00310701602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