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 斌,刘 志,孙 雪.舌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2):182-183.
[2]张红豆,刘晓加,艾佩莹,等.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519-523.
[3] 张利泰,葛 磊,谢博多.舌针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8):721-723.
[4] 吴开肖,郭雪琴,武志全.舌三针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11-14.
[5] 高 波.舌下取穴对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95-196.
[6] 廖军芳.点刺金津玉液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5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35-36.
[7] 黄 娜,黄琳娜,安军明.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24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29-31.
[8] 李世龙.靳氏舌三针结合焦氏头皮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9] 常静玲,高 颖,张 华,等.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3-16.〖ZK)〗
[10] 古春青,武继涛.艾灸督脉配合舌尖梅花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3096-3099.
[11] 莫小琴,罗 燕,郑景辉.金津、玉液放血治疗中风失语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127-129.
[12] 张小罗,李秀彬,王 位.眼针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1036-1039.
[13] 宓 丹,王德成,陈 雪.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I3K/Akt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212-215.
[14] 朱 丹,白洁静,张晓庆,等.电针参数定量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35(5):525-528.
[15] 田红利.电针中药辩证治疗中风失语症50例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31(4):5993-5994.
[16] 郭秀丽.百会穴埋线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11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2001,18(3):78.
[17] 李朝霞,井夫杰,李增图.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对脑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1):1264-1268.
[18] 李世龙,顾兆军.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15,36(4):511-513.
[19] 王红艳,卫 坚.中药内服与针灸联合在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24(3):90-91.
[20] 孔红涛.针灸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失语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3):359.
[21] 乔 玉,彭拥军,孙建华.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取穴规律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1):42-45.
[22] 杜 鑫,刘迪生,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 等.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11):2851-2854.
[23] 张 宇,孔令博,王 兰, 等.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6):42-44,51.
[24] 王威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8,4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