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 潞,郭新荣,王卫刚,等.国医大师郭诚杰运用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J].陕西中医,2021,(2):232-234.[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2.024]
点击复制

国医大师郭诚杰运用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1年2期
页码:
232-234
栏目:
长安医学
出版日期:
2021-02-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张 潞1郭新荣1王卫刚2张卫华3马小卫1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关键词:
郭诚杰 乳乐方 乳腺增生 临床经验
分类号:
R 271.1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0.02.02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创始人、第二届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在临床针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研究领域屡起沉疴,率先将其分为“肝郁”“肝肾阴虚”“气血双虚”“肝火”四种证型; 在治疗过程中,主张从“肝”论治乳癖病,创立了“疏、通、调、补”的治疗法则; 在应用中药过程中循因自创了治疗乳癖的有效验方“乳乐方”,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等11味中药组成,同起疏肝理气,补血活血,健脾祛痰等疗效,可一方多治。郭诚杰教授在临床中通过乳乐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较多,屡获应手之效。本文通过郭诚杰教授的亲诊录像、临床病案,研读郭诚杰教授的相关论著结合临床跟师感悟等,并回顾性研究陕西郭氏针灸学术流派人员近年发表和乳乐冲剂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临床报道等,研究探索了郭诚杰教授运用乳乐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以期在临床中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Sweetland HM.Benign disorders and diseases of the breast[M].London:Bailliere Tindal,2009:1-4.
[2]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54-255.
[3] 姜 军.乳腺增生症: 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1(2):13-18.
[4] 唐秀松,尚昱志,方 刚.壮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0):5080-5083.
[5] 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18-223.
[6] 卢德赵,沃立科,赵 虹,等.不同中医证型乳腺增生组织蛋白质组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565-569.
[7] 王 优,陈林兴.乳腺增生症的中医中药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91-92.
[8] 郭诚杰,郭英民.乳腺增生病的针灸治疗[M].西安:天则出版社,1989:27.
[9] 郭诚杰,郭英民.针药并治乳房病[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56.
[10] 贺 洁,殷克敬.殷克敬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用药经验[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14-116.
[11] 张卫华.著名针灸学家郭诚杰教授临床经验荟萃[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6.
[12] 赵 娴,候 咪.针刺结合乳乐冲剂对乳腺增生大鼠乳房组织、泌乳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7,37(12):1309-1314.
[13] 郑享珍,赵敏霞.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19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43.
[14] 祝之友.柴胡名著论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5):131.
[15] 赵 娴,张卫华.郭诚杰教授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1,43(5):166-167.
[16] 贺 洁,殷克敬.乳癖分型辨治与中医药特色技术治疗[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16-18.
[17] 高惠霞,郝文斌,郭新荣,等.基于NEI网络系统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0,41(7):1003-1005.
[18] 盛平卫,施国荣,曹 伟,等.逍遥越鞠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7):842-84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周永学,闫曙光,孔競谊.长安医学的传承与发展*[J].陕西中医,2019,(10):1437.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流派传承项目(陕中医药发[2018]40号); 第三届陕西省名中医张卫华工作室建设项目(2019 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9-YL09)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