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璐玮,余新忠.评梁其姿《从疠风到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文化史》[J].历史研究,2012,14(4):174-188.
[2] 刘宝录.麻风病、地方病临床诊治指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3] 赵天恩.中国古代麻风史概述[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1):73-74.
[4] 马毳毳,赵天恩,张建中,等.中国典籍中“麻风”一词的演变与典故[J].中国科技术语,2013,15(5):56-60.
[5] 姚春鹏.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2:240.
[6]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7] 王景洪.风为百病之长源流探析[J].陕西中医函授,1995,14(6):1-3.
[8] 翁逸群,包素珍.《黄帝内经》五脏六腑风病理论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67-70.
[9]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4-312.
[10] 尹荟萃.《黄帝内经》对《备急千金要方》风病理论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11] 刘 芳,长 青.耆婆医方钩沉[J].陕西中医,1997,18(8):378-379.
[12] 王 进,王旭东,吴承艳,等.中医经典文献视域下“风”的疾病源流新诠[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53-57.
[13] 安贺军.孙思邈对麻风病的临床实践[J].中医文献杂志,2003,16(3):30.
[14]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
[15] 魏中和,丁普忠.实用麻风防治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
[16] 岳美中.辽宁省麻风病院中医治疗麻风病的考察报告[J].中医杂志,1956,2(7):341-346.
[17] 福建省麻风防治院麻风治疗小组.中药对麻风病治疗的初步报告[J].福建中医药杂志,1957,2(4):13-16.
[18] 雷自申,赵石麟,张 文.孙思邈《千金方》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65.
[19] 吕宏蓬,刘 欣,孟 旭,等.苦参在银屑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300-304.
[20] 韩世荣,李景霞.松香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88,12(5):28-29.
[21] 徐 平.《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思想及应用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22] 尚俊良,王莒生,刘春阳.从《黄帝内经》“五味所禁”理论浅谈皮肤病患者饮食禁忌[J].环球中医药,2017,10(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