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侯俊明,朱恒舟,贾 勇,等.大肠癌从污而论学术观点初探[J].陕西中医,2016,37(12):1643-1644.
[2] 邢玉瑞.中医基础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7-317.
[3] 王 伟,陈 萌.中医外感病概念演变的历史规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360-1361.
[4] 欧德林.论“毒”当作为中医独立病因之一[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9(3):6-8.
[5] 姜良铎,秦 英,杨 君,等.试论“环境毒”[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9):4-6.
[6] 王正品,李佃贵,杜艳茹,等.浊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J].中医杂志,2010,51(1):11-13.
[7]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909-916.
[8] 王 磊.中医外感病因思维特点及研究方法的历史文化分析[J].中医药学报,2008,36(4):74-76.
[9] 孙志其,鲁明源.六淫理论研究述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3):218-220.
[10] 许筱颖,郭霞珍.浊毒致病理论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8-29.
[11] 赵进喜,庞 博.中医学“浊”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9,50(7):581-584.
[12] 胡凯文,卫 月.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与防治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683-1685.
[13]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5-196.
[14] 王瑞平,薛维伟.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近况[J].肿瘤药物及肿瘤传统医学治疗研究进展,2005,37(3):49-53.
[15] 高德慧,刘寨东.基于肝藏象理论的肿瘤微环境视角下肝肿瘤中医证治[J].陕西中医,2020,41(9):1282-1284.
[16] 郑 舞,杨金坤.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医病机[J].中医杂志,2015,56(20):1720-1724.
[17] 张慈安,魏品康,李勇进.痰浊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3):215-218.
[18] 程海波,沈卫星,吴勉华,等.基于肿瘤微环境的癌毒病机理论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05-107.
[19] 何 奎,郝朗松,刘 琦,等.肿瘤微环境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0,12(1):105-109.
[20] 侯俊明,任占良,侯杰军,等.莪黄汤保留灌肠对人结肠癌SW480移植瘤生长及VEGF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9):1264-1266.
[21] 侯俊明,贾 勇,文建华,等.莪黄灌肠液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HIF-1α通路uPA、uPAR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7):2932-2938.
[22] 杨得振,侯俊明,贾 勇,等.莪黄汤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24(10):46-49.
[23] 张 锐,董斐斐,权文娟,等.侯俊明教授运用莪黄汤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大肠癌经验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