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开智,冷明敏,唐 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地奥司明片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的防治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9,14(4):946-949.
[2] 张文星,王 荣.中医保守疗法治疗混合痔的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3):1475-1478.
[3] 张飞春.痔疮中医诊疗观演变背景下的《黄帝内经》痔疮学术思想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1):1485-1487.
[4] 许旭峰,刘良东,黄丽娟,等.外剥内扎术联合痔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1):32-35.
[5] 鲁振锋,张秀峰,沈 忠,等.外剥内扎术联合荷包缝合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574-576,604.
[6] 史 柯.止痛如神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患者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4):345-348.
[7] 王艳芝,涂 玲,李 辉.不同中药坐浴方法联合康复新液湿敷对痔疮术后创面疼痛和愈合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1):34-38.
[8] 谢 鸿,叶 芸.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对患者胃液pH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4):110-113.
[9] 李春雨.肛肠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3-95.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70.
[12] 赵 云,高 哲.中医药外治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2020,41(2):269-272.
[13] 陶永泽,张维民,朱绍凤,等.腹腔镜结肠次全剔除创面腹膜化处理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8):740-743.
[14] 柯海兵,吕张叶.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1):185-186.
[15] 权隆芳,贾小强,程 芳,等.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混合痔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23-325.
[16] 杨剑锋,余惠平,陈 娜,等.余惠平从“瘀、毒、虚”论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1,27(4):178-182.
[17] 周雪涛,冯伟静.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应用对PPH术出血疗效的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0):1346-1348.
[18] 杨小翠,李 刚.125I粒子覆膜内支架三维适形模拟内照射治疗晚期食管癌2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965-966.
[19] 刘明东,沈永华,朱 浩,等.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急性胰腺炎坏死性包裹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12):1033-1034.
[20] 钟 飞,王晓春,余庆皋,等.生脉饮抗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0):74-76,79.
[21] 陈 岚,贾 波,邓怀涵,等.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陕西中医,2019,40(3):283-286.
[22] 谭梅鑫,熊 武,黄玎玲,等.人参皂苷Rg1对人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迁移、成管能力及PDGF分泌水平调控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8):11-14.
[23] 丁 珂,望梓娴,刘先琼.炭药的炭化程度与pH值、炭吸附力及扫描电镜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38-43.
[24] 赵 慧,张学顺,戴衍朋,等.炮制对地榆中鞣质类成分含量及凝血作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50(12):127-131.
[25] 刘迎宣,王雅楠,方庆梅,等.利巴韦林联合黄芪颗粒预防婴幼儿柯萨奇病毒急性发热感染时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97-498.
[26] 舒 畅,张延英,蔺兴遥,等.红花凝胶剂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72-73.
[27] 曹 敏,王佑华,王福波,等.三七花总皂苷降压作用研究[J].光明中医,2012,27(7):1314-1315.
[28] 李 琳,张国强,石晓峰.沉香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199-204.
[29] 余 锋,杨晓阳,万梦婕,等.人工合成长链多聚磷酸盐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5):1477-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