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伟博,黄 飞,钟佩恩(马来西亚),等.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J].陕西中医,2023,(11):1592-1595.[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3.11.023]
点击复制

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3年11期
页码:
1592-1595
栏目:
学术探讨
出版日期:
2023-11-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毕伟博1黄 飞2钟佩恩3(马来西亚)李建峰4姜 旻1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2.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100730; 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4.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中医科,天津300191)
关键词:
俱病 两感 合病 并病 分经论治 伤寒论
分类号:
R 22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3.11.02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
[2] 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138.
[3]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08-109.
[4] 丁琳译,赵 屹,卜德超,等.《伤寒论》太阳病篇药症规律挖掘[J].陕西中医,2022,43(1):83-89.
[5] 黄 飞,闫晓光.《伤寒论》六经本质要素十论[J].陕西中医,2018,39(12):1806-1810.
[6] 黄德彬,张沁园.从《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探析伤寒六经实质与传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2):164-168.
[7] 邓杨春.伤寒气化六经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399-3404.
[8] 毕伟博,刘圣康,姜 旻,等.论经方学术的“法”的体系与精神[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875-880.
[9] 毕伟博,刘圣康,姜 旻,等.开、阖、枢志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1969-1974.
[10] 周世雄,雒晓东.论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1):1496-1498,1507.
[11] 王政山,沈福珍.基于“少阳为枢”谈柴胡类方临床应用[J].环球中医药,2022,15(8):1393-1396.
[12] 李玉国,王 军.《伤寒论》六经理论浅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2):367-370.
[13] 孙志其,韩 涛.“开合枢”的哲学内涵及“枢病”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699-1702.
[14] 裴丽敏,杜武勋,李晓凤.中医气化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2021,42(11):1586-1590.
[15] 孙朝润.中医学气化学说探讨[J].中医研究,2019,32(7):1-4.
[16]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49.
[17] 胡卫敏,郭 方.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5):3944-3948.
[18]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学分会.鳖甲煎丸治疗肝纤维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30(6):576.
[19] 彭 涛.鳖甲煎丸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30(6):481-483.
[20] 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5.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JYBZZ-JS18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级培育项目(BZYSY-2022-PYQN-0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