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 柏,口锁堂,王晓梅,等.《内经》论治飧泄初探[J].陕西中医,2024,(3):376-379.[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4.03.020]
点击复制

《内经》论治飧泄初探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3期
页码:
376-379
栏目:
学术探讨
出版日期:
2024-03-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杨 柏1口锁堂2王晓梅3刘雅楠3郭新年1熊明月4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1306;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3.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4.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400)
关键词:
飧泄 脾胃虚弱 抑肝扶脾 内经 胃气 足三阴经
分类号:
R 221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4.03.02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飧泄作为泄泻的一种重要病证,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点,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中。飧泄在病因病机上,其发病外因与风邪关系最为密切,此外还和寒邪、湿邪相关,内因多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脾胃虚弱、肝气上逆、肾阳虚衰,这些都是其发病重要内因,其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清气陷下,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杂下。总体治疗依据病机辨证施治,以平肝风、健脾胃、温肾阳为主要治则。因势利导,重视用甘药健脾,苦辛之药祛风,辅以酸药收敛。治法上以针刺为主,提出“飧泄取三阴”的理论,重点取足三阴经。阴陵泉与三阴交的对穴专治飧泄,预后与脾胃功能、病程长短、天时均密切相关,特别是胃气盛衰是其预后的关键因素。后世医家对《内经》论治飧泄的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治疗飧泄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9.
[2] 喻昌.医门法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
[3] 刘娅薇,惠华英,谭周进.泄泻肝气乘脾证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14):898-902.
[4] 冯文林,伍海涛.《内经》肠痹和大肠胀浅论[J].中医杂志,2016,57(7):620-621.
[5] 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33.
[6] 杨美霞,郑红斌,张心平,等.《内经》肠痹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3):167-168.
[7] 李杲.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
[8] 邵婧怡,施侠威,张怀波,等.刍议冬不按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515-517.
[9] 魏立效,杨晓轶.从“肾为胃之关”探讨四神丸治疗肾泻及验案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9):77-79.
[10]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
[11] 刘婉莹,叶臻,佘颖祺,等.六气之常与六气胜复治则与方药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445-5447.
[12] 李翰林,魏陵博,戎冬梅.基于《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探析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J].江苏中医药,2022,54(2):53-56.
[13] 张成明,刘莹莹,郭亚男,等.中医脾脏本源探析[J].陕西中医,2022,43(2):227-230.
[14] 孙征,张保春.肠风飧泄探析[J].河南中医,2015,35(10):2308-2310.
[15] 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7-230.
[16] 柳青,陈婕.张锡纯泄泻辨治特色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60-62.
[17] 王玉兴.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17.
[18] 马金鑫,李敬华,王凤云,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泄泻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7):99-102.
[19] 宋伯骐,贺煜竣,杨凌毓,等.《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J].河南中医,2022,42(2):205-208.
[20] 许东,陈卫,周炜洵,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与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0):2398-2403.
[21] 于中阳,王佩佩,董石,等.周平安先生运用“芪英三两三”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1,14(1):109-111.
[22] 牛锦锦,袁媛,韩捷.韩捷通补兼施法治疗克罗恩病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0):1459-1460,1474.
[23] 葛文静,单朋涛,李兵杰,等.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柴胡对脾虚泄泻大鼠胃肠、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差异[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3,34(6):722-729.
[24] 覃颖,郭孟玮,蓝莹,等.电针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性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4):293-298.
[25] 邹维,毛靓瑶,刘敏,等.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12):1786-1788.
[26] 唐舒婷,易曲,胡雪莹,等.长蛇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1):100-106.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04475);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面上项目(20194004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