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懿韵,韩祖成,陈 楚,等.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治疗神志病[J].陕西中医,2024,(3):384-386.[doi: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4.03.022]
点击复制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治疗神志病
分享到:

《陕西中医》[ISSN:1000-7369/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4年3期
页码:
384-386
栏目:
长安医学
出版日期:
2024-03-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懿韵1韩祖成2陈 楚2付伶俐1杨皓然1杨小玲1张晓乐2王 翠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关键词:
神志病 心脑同治 阴阳辨证 解郁安神 长安医学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
分类号:
R 255.2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24.03.02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是长安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在治疗中风的基础上,发展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其核心学术思想是在应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医辨证施治理念,提出一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韩祖成将中风分为阳偏胜与阴偏胜两大证型,认为神志病也分阴阳两大类,病位主要在心、脑,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配合针灸治疗,同时重视情志调畅,形成阴阳分型辨证的思想体系,即以阴阳为总纲,心脑同治为主要依据,将其分为阳偏胜与阴偏胜两型,阳偏胜常精神亢奋、急躁易怒,表现多以心火亢盛为主,治疗上以清泻心火、镇惊安神为主,佐以疏肝健脾,以解郁安神方联合宁心除烦丸为主; 阴偏胜患者常精神淡漠,郁郁寡欢,表现多以心气不足为主,治疗上以养心解郁、重镇安神为主,以理气安神方联合百合郁金丸为主,配合流派特色针灸穴位,为临床治疗神志病提供更多诊疗思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永厚,赵玉萍,于明,等.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学术意义[J].中医杂志,2012,53(21):1810-1811,1834.
[2] 李铭新,吕翠霞.陶汉华辨病论治神志病经验[J].河北中医,2022,44(1):18-21.
[3] 王渊,韩祖成,陈杰,等.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学术流派特色与传承[J].中医学报,2021,36(3):551-554.
[4] 楼益平,魏克民.浅谈对“心主神明”的认识[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74-375.
[5] 张维波,熊枫.《黄帝内经》“神明”与心的“神明出焉”解析[J].中医学报,2021,36(8):1595-1599.
[6] 肖倩,张光霁.心脑共主神明之理论体系建构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6-8,12.
[7] 孙利民.心脑同治与中医整体观[J].中医杂志,2012,53(19):1705-1706.
[8] 孙寒梅,李肖亮,陈东英,等.“脑心同治”理论之中西医学考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2):3383-3386.
[9] 刘轲,李建生.对脑主神明生理功能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3-5.
[10] 王轩,郑允彬,刘玮.《黄帝内经》脏象学说之阴阳八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5763-5767.
[11] 王厹东.《内经》论狂探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6-7.
[12] 尹冬青,贾竑晓,周方,等.内生火热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关系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482-484.
[13] 沈佳心,王永生,姜亚军.符为民教授应用清心化痰法治疗情志病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6):76-78.
[14] 刘宇,刘宁,闫汝涵,等.《类证治裁》神志疾病诊治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1):1610-1612,1706.
[15] 吴建林.从心阳探讨抑郁症的病机关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597,601.
[16] 李洋,李瑞.李瑞教授针灸治疗情志病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1-373.
[17] 王渊,袁捷,韩祖成.韩祖成运用抑木扶土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经验采撷[J].陕西中医,2020,41(12):1803-1805.
[18] 马文英,孟涛,贾莉慧.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症的心理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0,29(5):297-298.
[19] 赵玉萍,赵永厚,柴剑波,等.经络在神志活动生理病理中的作用特点[J].陕西中医,2014,35(9):1220-1221.
[20] 强文静,张晓乐,惠波波,等.韩祖成从肝论治偏头痛合并抑郁经验撷要[J].陕西中医,2022,43(6):767-770.
[21] 刘晓荣.针刺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J].陕西中医,2015,36(10):1412-1413.
[22] 张帆,刘睿华,孙维,等.草酸艾司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126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0):1332-1335.
[23] 赵胜杰,俞晶晶,刘华,等.柴芩温胆汤治疗神志病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21,53(8):79-82.
[24] 白冰,赵永厚.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6,38(4):637-640.
[25] 戴润珠,徐渭龙,肖会玲.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副作用80例[J].陕西中医,2003,24(2):142-144.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BSF-083);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药人教函(2022)75 号];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陕中医药发(2018)40号]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3-08